今年,石嘴山市社會救助進行“一類事一次辦”改革,將原本分散在民政、教育、醫保等14個部門的43項社會救助事項整合起來,通過優化流程、共享數據,著力解決困難群眾“多頭跑、材料繁、辦理慢”的難題。“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圍繞群眾需求,力爭‘高效辦成一件事’。”石嘴山市民政局副局長馬玲介紹。改革的目標是到2025年底,建立起“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復用”的工作機制,并逐步取消可以通過政務系統查詢的證明材料,從根本上減少群眾的重復勞動。
辦事渠道也更加靈活。群眾現在可以線上通過“我的寧夏”政務App或“寧夏救助通”微信小程序“掌上辦”辦理,也可以選擇線下到各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新設的統一窗口辦理,實現了“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此次改革推動社會救助從傳統的“被動等待申請”向“主動發現需求”轉變。大武口區朝陽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說:“我們在完成基本救助資格審核后,會主動將信息推送給醫保、教育等相關部門,由他們對接群眾,核實情況后提供對應救助。這就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努力讓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享受到應得的幫扶。”
從“跑斷腿”到“一次辦”,石嘴山市通過“一類事一次辦”改革,讓社會救助政策更精準、更高效地惠及有需要的家庭,切實兜牢民生底線。(記者 蔡莞郁)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7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