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640000/2025-00093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鄉村振興
責任部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時間: 2025-07-24
標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區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布局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 2025-11-03
發文字號: 寧政辦發〔2025〕21號
有效性: 有效
>寧政辦發〔2025〕2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全區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布局實施方案》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7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全區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布局實施方案
?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建設與區域功能相匹配、與居民需求相符合、與老年人口變化趨勢相契合的優質化、差異化、均衡化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推動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7年,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養老服務資源結構更加合理,優質養老資源供給明顯增強,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70%,養老機構入住率提升到45%。到2030年,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不斷完善,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加協調適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更加合理,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80%,養老機構入住率提升到50%。
二、重點任務
(一)推進設施均衡配置。著眼未來10年全區老年人口發展趨勢,錨定未來5年人口預測峰值,合理確定養老服務設施規模總量上限并預留彈性空間。基于老年人口預測下限,對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設施進行底線管控,通過約束性指標明確配置規模和標準。結合區域老年人口特征、流動趨勢,引導新增養老服務設施向需求集中區域配置。因地制宜配置符合老年人口生活習慣的養老服務設施,提供形式靈活的基本養老服務。
(二)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各地清理整合閑置醫療衛生機構、學校、培訓機構、療養院等國有資源和居住小區內各類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設施,支持各類企業、社會力量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通過法定程序投資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運營開展服務。支持各地建立健全存量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利用機制,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與區域內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充分挖掘存量設施和空間,深化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配置,推動存量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升級。
(三)強化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養老服務供給與人口變化相協調,按照服務半徑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適用、保障有力要求,優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打破按行政區域設置養老服務資源常規路徑,充分考慮交通成本、時間成本等因素,以“最佳服務半徑”擴大覆蓋面,科學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保障老年人享受基本養老服務便利性。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全面推進養老服務規劃布局、設施建設、資源配置、人才調配城鄉一體化。立足沿黃優勢地區、中南部潛力地區特點,針對性實施養老服務資源“優化行動”和“補缺行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均衡發展。
(四)增強養老機構保障能力。未來5年原則上不再新建兜底保障型公辦養老機構。根據服務對象和設施條件,統籌采取優化整合公辦養老機構資源、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機制等措施,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鼓勵向社會老年人提供服務,增強發展活力。對閑置或效率低的公辦養老機構,采取公建民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提升運營效率。對于規模小、設施落后、管理不完善等公辦養老機構,可轉型為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鏈接轄區資源協同開展失能照護、助餐助浴、技能培訓等服務。逐步推動集中供養特困人員根據自身實際和意愿,自由選擇入住養老機構(敬老院)。
(五)加強城市養老服務能力建設
1.發揮中心城區養老資源統籌作用。綜合考慮人口結構、服務需求、土地資源、交通便利性、醫療配套等多方面因素,堅持“需求導向、分級覆蓋、醫養結合、便利可及”原則,補短板、提質效,構建多層次、網絡化養老服務體系。5個地級市分別打造1—2家標準化養老機構,提供失能照護、康復護理等專業化服務,拓展和強化服務示范、行業指導、應急救助、資源協調等綜合功能。支持標準化養老機構與城區內其他管理服務水平高的民辦養老機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組成服務聯合體,連鎖化、品牌化、集約化運營。
2.夯實街道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按照“1+N”模式布局,推動樞紐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輻射帶動若干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站(點)。依托具備條件的優質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改造提升為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夯實供給功能,發揮專業照護、服務轉介、資源鏈接等作用。對服務半徑重疊、使用效率低下的設施進行撤并或功能重組。
3.促進社區養老服務均衡適配。順應老年人口集聚趨勢,結合規劃布局,新增不少于14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引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集中設置、功能復合,促進資源共享。推動社區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激發社區服務功能和輻射作用,加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確保老齡化程度較深、老年人口數量較多社區的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到優質養老服務。
(六)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1.拓展縣城養老服務功能。差異化布局“四類縣城”養老服務設施。城市周邊縣城,充分發揮毗鄰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承接外溢+品質提升”型養老服務體系。專業功能縣城,結合產業特點、人口結構、空間規劃等要素,發展產養融合養老服務,實現養老服務與縣城功能協同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支持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根據需要設置失能或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加強護理型床位建設,滿足失能老年人剛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推動發展“小而精”生態養老,布局生態養老服務設施。
2.完善鄉鎮養老服務網絡。采取“鄉鎮帶村”模式,綜合利用閑置校舍、鄉鎮衛生院等存量設施,增加60個左右具有協調指導、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轉介等功能的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撤并基礎設施設備老化、消防設施不達標、入住率低且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養老服務設施,科學有序推進鄉鎮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等養老機構轉型發展。
3.科學布局行政村養老服務設施。將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村莊規劃,結合“四類村莊”發展規劃,分別增加400個左右、撤并30個左右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集聚提升類村莊,根據老年人需求和區域實際,結合承載能力,精準補充建設180個左右村級養老服務站(點),拓展服務功能,打造“一站多能”綜合性養老設施。城郊融合類村莊,發揮毗鄰城鎮優勢,立足設施功能,發展120個左右“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承接城市外溢的養老服務需求。特色保護類村莊,結合傳統村落保護和實際需要,依托有條件的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設置100個左右老年助餐點、養老服務點。搬遷撤并類村莊,原則上不再新建養老服務設施。在充分尊重老年人養老意愿基礎上,立足生態環境脆弱、人口流失嚴重特點,撤并30個左右互助院、幸福院、老飯桌等養老服務設施,轉型為居家養老點位,靈活采取鄰里互助、設立“中心戶”多戶搭伙、結對幫扶等模式開展養老服務。
三、組織實施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縣落實、社會參與,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自治區老齡工作委員會作用,建立定期調度、督促激勵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民政部門發揮牽頭作用,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面摸清現有養老服務設施布局現狀,跟進未來5—10年老年人口變化趨勢、年齡結構、能力狀況、空間分布等情況,統籌謀劃,確保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科學合理。遵循人口老齡化發展規律,增強戰略預判,做好前瞻部署,有效聚集各類要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著力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
一圖讀懂:《全區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布局實施方案》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