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近日出臺《關于促進村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區耕地面積穩定在1754萬畝以上,建成高標準農田1424萬畝;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左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左右;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30萬元的村占比達到60%左右;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設自治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村各100個左右。
“推動村級產業高質量發展,須統籌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優化村級生產生活空間布局,形成分工明確、有機銜接的發展格局。把產業振興作為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嚴守生態保護和耕地紅線,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維護農民根本利益。”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指導意見以打造塞上鄉村樂園為目標,大力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村村有堅強領導班子、有明確發展思路、有致富帶頭能人、有聯農帶農企業、有當家支柱產業、有特色產品品牌,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指導意見提出了做優產業發展布局、做強優質糧食產業、做精現代種養業、做特“土字號”產業、做實農產品產地加工、做靚鄉村休閑旅游業、做活鄉村服務業、做旺農村電商8條舉措,推動培育我區特色產業。指導意見提出,要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調整優化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穩定優質水稻、小麥、玉米種植面積,適度擴種馬鈴薯、小雜糧、油料作物,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34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375萬噸左右。支持發展地方特色食品和剪紙、磚雕、刺繡等傳統手工藝,開發便攜、特色的“鄉土禮物”。開發獨具特色、個性突出、形式多樣的鄉村休閑旅游業態。城市近郊村重點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支持建設農業公園、觀光采摘園、垂釣園、農家樂等。旅游景點周邊村重點發展特色餐飲、休閑康養,支持建設精品民宿、休閑農莊等。民俗特色村重點發展民族風情游、民俗體驗游、美食文化游等,加強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文物古跡、農業遺產保護利用。
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等5條措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健全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通過培育多元經營主體、叫響特色產品品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等舉措,實現生產經營增效,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指導意見明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重達到60%以上,重點支持有優勢、有市場、能帶動、穩就業的鄉村產業,促進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產業項目的資產權屬和收益盡量下沉到村到戶。重點支持410個移民村(社區)發展。村級產業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支持村民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項目法人實施村級產業建設項目。(記者 楊曉秋)
相關文件:《關于促進村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