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全區鄉鎮產業將呈現出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圖景?將秉持怎樣的發展原則,通過實施何種舉措,來增強全區鄉鎮經濟活力,實現既定目標?
“自治區近日出臺的《關于促進鄉鎮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明確五大行動21條具體措施,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以打造塞上鄉村樂園為目標,以產業強鎮強鄉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鄉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連縣接村紐帶、產城融合橋梁、鄉村產業龍頭作用,做好‘土特產’文章,建設一批基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提供有力支撐。”5月12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7年,全區優勢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將達到90%,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達到2.5:1;集中打造自治區產業強鎮強鄉30個以上、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強鄉20個以上,爭創全國千強鄉鎮、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鄉鎮。
《指導意見》提出,要科學布局優勢產業。緊扣自治區“七大產業基地”“十條產業鏈”和“六特”產業發展布局,立足縣域優勢,建立區域聯動產供銷合作機制,加快推動形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鄉鎮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北部引黃灌區重點發展葡萄酒、枸杞、蔬菜、奶牛、水產養殖等產業;中部干旱帶重點發展灘羊、飼草、小雜糧、黃花菜等產業;南部山區重點發展肉牛、冷涼蔬菜、馬鈴薯、中藥材、中蜂等產業。
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結合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優質糧食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穩定提升糧食播種面積和單位產量。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重點鄉鎮,在特色農業主產區、優勢區鄉鎮建設一批農產品初加工或精深加工基地,扶持初加工市場主體,壯大深加工龍頭企業。
注重優秀鄉土文化傳承保護,推進“創意下鄉”。實施文化遺產、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在有條件的鄉鎮發展等級民宿、風情小鎮、美食街區、休閑農園、康養基地等休閑旅游。
持續擴大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寧枸杞、鹽池灘羊、六盤山牛肉、靈武長棗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創響“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打造“供銷壹號”等行業品牌,集中推出“寧夏預制菜”品牌。
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與合作,鼓勵有條件的經營主體以特色農產品、土地、資金為紐帶組建專業化聯合體。培育龍頭企業400家以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累計分別發展到16000家、7000家以上。
支持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村雙創示范園區和實訓孵化基地,加大對鄉土人才、能工巧匠、手工藝人和經營管理人才等本土能人培訓力度,培育一批“小巨人”鄉鎮企業。吸引有資金積累、有技術專長、有市場信息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工商業主等運用現代管理和經營理念入鄉創業,培育壯大“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村管家”矩陣,擴大創新創業帶動力量。支持農戶以資金、土地、房屋、自有設備等資產入股經營主體,增加財產性收入。(記者 楊曉秋)
相關文件:《關于促進鄉鎮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