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是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自2021年12月獲批建設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寧夏樞紐邁入深化發展階段。為進一步推進寧夏樞紐建設,加快中衛大數據產業中心市高質量發展,我區近日出臺《關于支持中衛大數據產業中心市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文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大力實施數字寧夏提質升級行動,全面推動建設“一集群”“雙中心”“三基地”,著力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范場景和應用,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大數據產業中心市。
到2023年,建成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10個,標準機架(2.5千瓦/個)數累計達到11萬個,數字信息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到2025年,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全面建成,數據中心上架率達到85%,數字信息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65%以上;到2027年,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9萬個,數字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數字經濟占中衛市GDP比重超過40%。
為搶抓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重大機遇,《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中衛市區位優越、地質穩定、氣候適宜、能源豐富等優勢,通過打造“一集群”、建設“雙中心”、培育“三基地”、賦能“四領域”、聚焦“五關鍵”等五方面17項重點任務,加快我區算力經濟發展,建設面向全國、輻射歐亞的數字絲綢之路主陣地,形成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功能完備、競爭力強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寧夏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實施方案》為此提出了要素保障、電力供給、網絡建設、人才支撐4項支持政策。提出優化寧夏樞紐數據中心集群布局,探索開展項目備案窗口指導。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低于“十四五”全區單位GDP能耗下降激勵目標的數據中心項目,原則上不需要落實能耗指標。通過綠電等多品種直接交易、財政補貼等方式,保持電力價格相對穩定。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對數據中心高可靠性供電收費標準適當下調。每年安排1億元一般債券資金支持數據中心集群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到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區的“東數西算”網絡直連通道。中衛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給予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運營公司1100萬元運營補貼,建設中衛到杭州、上海、深圳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網絡直連通道。(記者 楊曉秋)
相關文件:《關于支持中衛大數據產業中心市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