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獲悉,我區日前印發《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從基本生活、全面發展、安全防護、要素支撐四部分24項措施上,構建精準化、多層次、全周期的困境兒童福利保障體系,維護困境兒童生存、發展、安全權益。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建立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相銜接的孤兒養育津貼動態調整機制。自2026年1月起,兒童福利機構內集中養育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津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2110元,社會散居孤兒津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640元。同時,對流動兒童中享受孤兒養育津貼低于自治區現行標準的部分予以補差,并支持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申請“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推動保障從物質供給向“物質+服務”多元格局拓展,提供助餐、課后托管、居家無障礙改造等多樣化服務。
在全面發展賦能上,醫療與教育保障是重點。醫療方面,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將獲全額資助,其門診慢特病和住院剩余合規費用在年度救助限額內按100%比例救助;教育方面,嚴格落實流動兒童“兩為主、兩納入”政策,確保其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對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從學前教育至高中階段減免學費(保教費)并發放補助,同時推進殘疾兒童融合教育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延伸。此外,方案還強化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服務,要求中小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每年對相關群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覆蓋率不低于90%。
為織密安全防護網絡,方案明確建立侵害困境兒童權益案件“優先受理、快速偵辦、依法嚴懲”機制,重點打擊性侵、家暴等違法犯罪行為,落實強制報告制度,對未履行報告義務者依法處理并納入社會信用管理。同時,依法督促家庭履行監護職責,健全民政部門臨時監護和長期監護措施,完善打拐解救兒童、流浪兒童安置政策,拓展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服務功能。
在要素支撐層面,寧夏將推進村(社區)“兒童之家”實體化、專業化運行,健全兒童福利機構人員激勵機制,實現部門間困境兒童數據實時共享,同時支持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參與關愛服務,凝聚全社會幫扶合力。(記者 賀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