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時間:2024-03-25 10:00:00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政府新聞辦主任楊柳: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今天的主題是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 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22日,自治區召開了“四水四定”工作專題推進會,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這次會議精神,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李軍先生;自治區水利廳廳長朱云先生;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蔣哲文先生;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何立穎女士;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林棟先生。請他們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李軍副秘書長介紹有關情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李軍:
各位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下面,我就全面推進“四水四定”工作情況作一簡要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進治水事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多次強調要求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2020年,總書記視察寧夏時,再次對“四水四定”作出了明確要求。
自治區黨委、政府把落實“四水四定”作為寧夏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生存法則”,謀劃發展戰略的第一工作原點,作出了“2024年擴大試點,2025年全面推開,2026年持續深化,2027年全面提升,各項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并力爭走在全國前列,形成可推廣經驗”的總體安排,努力推動全國“四水四定”示范區,系統部署推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積累了先期性經驗,實現了“四個重大突破”。
一是國家支持實現重大突破。國務院將“支持寧夏‘四水四定’先行先試”列入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文件。2023年國家共支持寧夏涉水資金32億多元,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黑山峽水利樞紐前期等12個重大水利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水利部又明確提出支持寧夏深入落實“四水四定”、加快構建現代化水網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化節水產業體系和節水型社會、推廣寧夏“四水四定”試點經驗等4條指導意見,為我區推進試點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和指導。
二是頂層設計實現重大突破。堅持把推動落實“四水四定”作為先行區建設的先導任務、關鍵舉措,研究制定了縱貫五級、橫蓋市地的“1+1+9”目標政策體系,制定“四水四定”40項主要指標、80項重點任務和49項重大項目,從產業布局、發展路徑、政策保障等方面,不斷健全指標、責任、管理、考核體系,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
三是改革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市場交易水量330筆共2.18億立方米,寧東基地等工業園區缺水問題得到緩解。利通區成為全國10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之一。寧夏與四川完成跨省域水權交易全國第一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評價“是足以寫入中國治水史的”。
四是試點成果實現重大突破。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啟動銀川市、利通區、鹽池縣等7個試點地區建設,形成貫穿北中南、覆蓋區市縣的試點布局。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80萬畝,規上企業建成節水型企業達到90%,五個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樞紐節點等落地寧夏。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水四定”10周年,也是我區開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試工作第二年。3月22日,自治區政府召開全區“四水四定”工作專題推進會,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區域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堅持“四水四定”,著力優化城鎮空間發展格局,著力構建節水型產業體系,著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著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完善九大體系,加快建設“四水四定”示范區,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構建完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推進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實施固海、七星渠、紅寺堡等大中型灌區改造,開工建設鹽池、同心、沙坡頭等抗旱調蓄水庫,加快推進銀川都市圈供水、“互聯網+城鄉供水”等項目,著力夯實“四水四定”基礎支撐。
二是構建完善節水控水體系。全面開展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加快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建設,實施工業水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節水型企業、園區達標建設,加快城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完善污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回用管網等設施建設,加大節水器具普及應用,著力樹牢“四水四定”鮮明導向。
三是構建完善保護治理體系。集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深入實施入黃排水溝、入河排污口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大清水河、沙湖等重點河湖濕地生態修復力度,推進“三山”等區域地下水取水井專項治理,加快建設全國科學綠化示范區,完成150萬畝荒漠化治理、13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年度任務,著力厚植“四水四定”生態本底。
四是構建完善防洪減災體系。推動黃河寧夏段堤防全線達標,抓好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能力和雨情汛情險情災情“四情”監測,有效防范和抵御水旱災害風險,著力筑牢“四水四定”安全保障。
五是構建完善智慧水利體系。加快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寧夏樞紐節點建設,推進水資源信息化升級,加強水安全風險防控、水生態健康診斷、水資源優化配置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加快先進高效節水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著力加強“四水四定”數智賦能。
六是構建完善法治政策體系。加快制定修訂計劃用水管理辦法、水資源管理條例、濕地保護條例等法規政策,建立節約用水獎懲、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制度,不斷完善用水定額、節水型載體評價標準,探索實行用水審計制度,著力健全“四水四定”制度規范。
七是構建完善資金保障體系。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落實地方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加大對水資源管理、節約和保護投入,謀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項目,著力推動“四水四定”提速提效。
八是構建完善改革創新體系。全面推進試點建設,深化用水權改革、農業水價改革、水資源稅改革,加大培育水權市場,落實節水稅收優惠政策,分類建立價格機制,力爭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亮點、可落地的典型經驗,著力增強“四水四定”內生動力。
九是構建完善管控指標體系。健全區市縣三級用水總量和效率管控指標,實行節水責任制和節水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各類規劃水資源論證,實行分區分類管理和用途管制,實施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強制性用水定額,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量水而行,著力強化“四水四定”剛性約束。
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全面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讓我們勠力同心,政府、企業、公眾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各盡其力,共同營造人人愛水、人人護水、人人節水的濃厚氛圍,潺潺細水匯聚成巨大洪流,高質量推進“四水四定”示范區建設,努力為全國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提供寧夏樣板,貢獻寧夏經驗。
謝謝!
楊柳:
謝謝李軍副秘書長。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請大家舉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中新社記者:
在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用“有多少湯泡多少饃”來打比方。請問寧夏將如何進一步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解決“湯”和“饃”平衡的問題,讓水資源用在最該用的地方?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朱云:
“四水四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水資源與城、地、人、產各要素的關系,在方案設計、路徑搭建、機制創新上做好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實現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均衡。為全面推進“四水四定”落地落實,我們系統考慮產業結構、用水需求、社會治理等,著眼爭先奮進的高標準、自加壓力的新要求、補強弱項的嚴約束、擴大優勢的強落實,研究制定了6大板塊40項具體指標,7個方面80項重點任務、209項具體措施,以及49個重大項目清單,推動實現城水協調、地水相宜、人水和諧、產水適配,力爭形成集成效應、整體效應。具體來講,就是要重點推進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總量控制、全面節水。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進一步加強灌區現代化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或高于國家下達指標;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控制高耗水產業擴張,引導新興產業布局,確保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用水量下降率持續保持領先;深度實施城鄉生活節水,加大節水器具普及應用,推廣合同節水,加快節水型高校、醫院等載體建設。
二是堅持優化結構、科學配水。著力在水資源分配上進行結構性改革,從調結構中挖潛力、從優布局中要效益。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優化配置不同產業用水,加快重點行業產能置換,“兩手發力”引導水資源向高效益領域流轉,推動農業用水占比降低至69.3%,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25%,逐步縮小與全國的差距。
三是堅持轉變方式、提高效益。從轉變用水方式發力,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用更少的水創造更大的價值。加大節水設備、工藝、技術改造,推進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廢水全收集和全處理,實施水效“領跑者”行動,加快提升企業、園區水效;同時,推進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加快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建設,健全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機制,力爭到2027年節水型工業企業、園區建成率以及高效節水農業覆蓋率分別達到95%、30%、60%。
四是堅持全程管控、系統治理。著力從管水、節水、治水、興水多個方面開辟實施路徑,加快完善現代化水網體系建設,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實施數智化治管提升工程,推進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壩建設等,進一步提高“四水四定”基礎支撐能力。謝謝。
銀川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寧夏是全國唯一一個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但同時又面臨水資源嚴重短缺和生態極度脆弱等挑戰,請問發展改革部門,實施“四水四定”是否有助于寧夏破解這一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下一步將如何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蔣哲文:
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制約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近年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把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作為推動先行區建設的基礎性原則、先導性任務、戰略性舉措,爭取國家出臺支持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并將“支持寧夏開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試”寫入2023年計劃報告,深入開展“四水四定”專題研究,率先在省級層面制定印發寧夏“四水四定”實施方案,為推動“四水四定”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3月22日,自治區政府召開全區“四水四定”工作專題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對“四水四定”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我們將認真落實自治區“四水四定”工作專題推進會精神,堅決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動戰,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抓好規劃政策引領。啟動自治區“十五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明確水資源約束新定位,落實水資源管控新要求,強化水資源論證,以規劃的科學編制實施引領水資源高效利用。在制定自治區重大產業政策時,以水資源承載力優化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與水資源稟賦相協調、產業布局與水資源配置相適應、產業規模與供水能力相匹配。
二是著力抓好任務落實落地。重點抓好國務院支持寧夏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和自治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先行區評價核心指標體系、“四水四定”實施方案等規劃文件實施,特別是緊盯拓展細化的“四水四定”40項管控指標和80項重點任務,會同自治區相關部門開展落實效果評價,全面評估推進情況,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序進度推進。
三是著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聚焦65個國債水利項目和42個城市排水工程,按照“6月底前全部開工、12月底前國債資金全部撥付”的要求,加快實施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利通區排水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力爭當年完成投資72億元。加快實施寧東基地中水回用、蘇銀產業園再生水回用等項目,不斷提高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率。搶抓政策機遇,爭取國家支持防洪減災、灌區改造、流域治理、供水管網、中水回用等重大工程項目,為“四水四定”試點工作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四是著力抓好項目謀劃儲備。圍繞農業、工業和城鎮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水生態保護、水網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搶抓國家加強礦井水保護和利用政策實施機遇,推動實施寧東煤礦礦井水深度處理、紅柳煤礦礦井水復用等重點項目。
五是著力抓好用水價格改革。全面落實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建立完善以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價機制。探索按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標分類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推動建立污水處理收費與進水污染物處理效果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倒逼高耗水企業加快節水升級改造。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
寧夏交通廣播記者:
我區地處干旱少雨地區,但農業又是寧夏第一用水大戶,我們將如何擰緊農業用水“水龍頭”?在落實“以水定地”之后,農業用水是否會受影響?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林棟:
近年來,全區農業農村系統始終將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以“四水四定”為牽引,做強高效節水示范農業,做優深度節水控水,全面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近10年《寧夏水資源公報》顯示,全區農業用水呈下降趨勢,取水量由2013年的63.124億m3減少到2023年的52.969億m3,占總取用水量的比例由87.52%下降到80.8%。農業灌溉面積不斷增加,由2013年的818.11萬畝增加到2023年的1057萬畝,十年來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464提升至0.572,農業用水由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成效顯著。
一是堅持量水而行,科學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堅持適水種植、量水生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統籌考慮節水、生態、經濟等綜合因素,科學合理確定種植規模,逐年適度調減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大力推廣綠色節水種植模式,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2023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30.2萬畝,比2020年壓減61萬畝;示范推廣水稻保墑旱直播和精量穴播等節水種植技術,水稻畝均灌水定額較傳統水稻種植下降200m3;供港蔬菜較2020年同比壓減5.5萬畝。2021年至2023年,糧食面積持續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總產保持370萬噸左右,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
二是落實以水定地,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度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0億元,涉及150個農田建設項目,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99萬畝(其中新增建設60萬畝,改造提升39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74萬畝,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我區年度建設任務。截至年底,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3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7.5%),發展高效節水農業581萬畝(占灌溉面積的55%)。通過實施田塊整治、深松深翻、發展滴管、渠道砌護等措施,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旱作覆膜保墑等綠色技術應用,有力推動耕地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逐年穩步提升。
三是注重綠色發展,深度實施農村節水行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城鄉面貌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56萬戶,普及率達到67.5%。加強與住建、生態等部門協同聯動,一體推進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覆蓋面達到3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4%,塞上和美鄉村更加宜居宜業。
四是突出生態優先,穩步發展節水型牧漁業。深入推進奶牛養殖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加快節水配套提升改造與現代化建設,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肉牛養殖節水治污工程,推廣灘羊種養循環綠色發展模式,加強養殖場、產業園、屠宰加工企業等節水設施建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效率達到90%以上。按照節水養殖和水循環凈化再利用標準,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魚菜共生、工廠化流水養殖等生態養殖模式,實現“一水多用”和養殖尾水減排或零排放。
五是強化數字賦能,農業用水管理提質增效。圍繞打造全國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推動田間與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自動化信息化統籌配套、一體建設,開發以信息化管理、自動化灌溉、智能化服務為重點的省級“互聯網+高效節水農業”信息管理平臺,初步建立自治區、市、縣、項目區四級管理體系和農田信息管理“一張圖”,做到從水源到田間全過程用水用肥可視可控可量測,著力優化農田數智灌溉“最后一公里”,穩步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目標任務,嚴格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堅持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多管齊下、一體發力,著力提升水土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全方位夯實糧食生產“耕”基,為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貢獻“三農”力量。
寧夏新聞網記者:
請問在工業用水方面將采取那些措施來落實“以水定產”?對工業生產將產生哪些影響?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何立穎:
在推進工業領域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方面,我們一是聚焦項目審查前端,選優節水產業“種子”。緊盯新建項目立項、審批環節,堅持節水優先,落實企業用水定額標準,2023年,新建項目能耗強度低于1.67噸標準煤/萬元的“六新”優質項目占比達到83%,戰略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達到20.4%,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6.3%。二是聚焦循環水利用瓶頸,疏通中水回用“梗阻”。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34家,以數字經濟賦能企業用水智能化。統籌開發區改革、風險降級、低成本改造等工作,支持開發區完善供水及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推動9個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支持園區低成本化改造資金1.8億元。三是聚焦政策措施導向,打造水效領跑“明星”。實施新一輪工業領域節水、循環用水、廢水利用等技術改造,構建“節水型一節水標桿一水效領跑者”三級水效示范引領體系,建成節水型企業54家,工業企業用水權確權完成率達到100%,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6%。
下一步,我廳將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節水工作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四水四定”工作任務,一要筑牢工業用水的安全堤,把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穩存量、挖潛量、擴增量、控減量,力爭完成“十四五”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的目標任務。二要構建產業節水的新格局,堅定不移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推動水資源等生產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集中,力促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工業園區建成率分別達到70%和17%。三要打好水權交易的市場牌,鼓勵企業開展用水權交易,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以市場機制推動水效提升,力爭重點用水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達到12%以上。四要激發節水的新動能,以數字經濟發展賦智賦能水資源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建設智慧用水管理系統。推進開發區統一供水、分質排水、廢水集中處理回用,打造廢水“近零排放”園區,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
人民日報記者:
水資源是寧夏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四水四定”的核心,請問水利部門接下來將從哪幾個方面推進“四水四定”工作?
朱云:
我區是水資源最為匱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570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破解水資源制約瓶頸、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水、要害在水、難點在水。必須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統籌協調、科學治水,全力打好“四水四定”主動戰,奮力建設“四水四定”示范區,為先行區建設匯聚強大“水動能”。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強化統籌聯動先行示范。主動會同自治區有關部門,積極指導各市、縣(區),統籌組織、制度、工程、管理、技術、資金等要素,圍繞指標體系落地落細,繪好工作推進“路線圖”,細化目標落實“任務書”,突出政策制度的精準性、技術標準的科學性、宣傳教育的廣泛性,形成橫向緊密協作、縱向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精心調度、精細指導“一市兩區三縣一基地”七個試點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點面結合帶動全域鋪開。
二是推進深度節水提質增效。深入落實國家節約用水條例,全面開展節水評價,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完善節水獎懲機制,推進節水載體達標建設,加大非常規水利用。推動節水技術成果轉化,加快節水產業發展,讓水和政策體系、信息技術深度耦合,促進來水供給側與發展用水需求側雙向發力、協同作用。深化用水權改革,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水資源向先進生產力、高效益領域流動,讓每一滴水都迸發出先行力。
三是堅持系統管控強化約束。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體系,健全水資源超載治理機制,加強總量管控、統一調度,實行分區分類管理和用途管制,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量水而行。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加強考核監督,加大無證取水、超許可取水等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堅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把每一滴水都用在關鍵處。
四是構建現代水網夯基蓄能。以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為載體,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節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暢通、調控有序”的“金鳳銜玉帶”現代水網體系。實施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構筑“山河”生命線。推進“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現代化灌區、數字孿生水網、美麗河湖、水土保持增效富民建設,打造高質量供水網。謝謝。
楊柳: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五位發布人,也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再見!